生活知识|万用表二极管档是哪个,不接电怎么用万用表看正负极


数字万用表二极管档位它测出来的是什么东西?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位原理如下:
该档位电路如图1所示 , 它是在200MV基本表基础上扩展而成的 , +2.8V的集成电路内部基准电压由由“V+”端(IC1脚)引出 , 经过电阻R17 , R16和Rt , 向被测二极管VDx提供测试电流 , 在被测二极管未接入之前 , 分压电路A , B两点的电压分别为
VA= ((Rl4+R15)/(R17+RI6+Rt+Rl4+R15))V+= ((274+30.1)/(1+0.47+0.5+274+30.1))× 2.8= 2.782 V
VB= (R15/(R17+R16+Rt+R14+R15)) V+=[30.1/(1+0.47+0 .5+274+30.1)]×2.8= 0.275V
集成电路7106当前的输八电压为V IN=VB=0.275V=275m V 。 由于该值超出了基本表电压量程200mV , 所以显示屏读数应为溢出状态(显示 1”) 。 当被测二极曾VDx接入电路之后 , A点电压由2.782V被箝位到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硅管为

0 .7V左右,锗管为0.3V左右) , 而此时集成电路7106的输入电压变为
VIN= (R15/(R14+R15)) VF= [30.1/(274+ 30.1)]VF≈ 0.1 VF
由此可见 , 在集成电路输入端 , VF被衰减了10倍 , 这相当于将200mV的基本表扩展到了2V的量程 , 并且在显示屏上直接显示出被测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 。 在此期间 , 通过被测二极管的测试电流为
IF(硅管)≈ (V+-VF)/(R17+ RI6+Rt)= (2 8-0.7)/(1+0.47+0.5)=1.066mA 。

IF(锗管)≈ (V+-VF)/(R17+R16+Rt)=(2.8-0.3)/(1+0. 47+0.5)=1.296mA 。

显然 , 二极管档的测试电流比起电阻档至少要大一个数量级 , 比值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半导体二报管和三极管对其PN结单向导电性的测试判别要求 。 基准电压VREF由集成电路内部基准电压源(+2.8v)经RI8、Rl9、RP3、R20和 R48分压供路 , 可调电阻RP3的电压调整范围为9. 51-10.73mV通过适当调节RP3的滑臂动位置 , 便可以获得基准
电压VREF=100.0mV 。 C8和R29 , R30组成基准电压输入端高频滤波电路 。
Q1、Q2和Rt、RI6组成测试端口过压保护电路 。 Rt 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PTC , 晶体三极管QI和Q2的集电结分别短接后 , 又将两者反极性串联起来 , 利用其发射结的稳压原理 , 用于抑制测试端口异常情况下的高电压侵扰 。 例如 , 如果误用二极管档测量市电电压(AC220V)时 , 电流途经为Rt--Rl6-- Q1--Q2,Q2此刻为正向导通 , 而Ql则立刻反向击穿 , 起到了限幅保护作用 。 与此同时 , R t因流过较大的电流而迅速发热,其电阻值将随体温升高而急剧增大 , 由于限制了流过Q1与Q2的电流 , 从而保护了Q1 , Q2的安全 。

万用表二级管挡在什么位置此功能测量并显示二极管两端的实际压降 。

某些数字多用表有二极管测试功能 。 此功能测量并显示二极管两端的实际压降 。 硅结点在正向测试时的压降应该是低于0.7V , 在反向测试时电路开路 。
当检查二极管或晶结时 , 多用表不仅会给出一个很宽的读数范围而且还会给出大于50mA的驱动电流 。 在测量含有二极管的电路的电阻时 , 数字多用表的测试电压会低于0.6V , 防止晶结导通 。 在选择二极管测试时 , 测试电压升高 , 以便检查二极管或半导体晶结的功能 。
二极管测量注意事项:

1、数字万用表可以测量发光二极管 , 整流二极管等 。 测量时 , 表笔位置与电压测量一样 , 旋钮旋到“ 二极管档”档 。
2、肖特基二极管的压降是0.2V左右 , 普通硅整流管(1N4000、1N5400系列等)约为0.7V , 发光二极管约为 1.8~2.3V 。 显示屏显示“1.”则为正常 , 因为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很大 , 否则此管已被击穿 。
三极管测量注意事项:原理同二极管 。 若两次读数均为0.7V左右 , 若均显示"1" , 则A脚为基极 , 否则需要重新测量 , 且此管为PNP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