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学派的形成背景

【丹溪学派的形成背景】一是宋元程朱理学对丹溪学说的影响 。 丹溪是朱熹四传弟子理学家许谦的学生 , 他将理学的一些观点引入医学 ,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 如理学“格物致知”理论催生了丹溪《格致余论》这部名著;二是《和剂局方》所产生的流弊对丹溪学说的影响 。 《和剂局方》处方用药偏于温燥 , 因其为朝廷制定和颁发 , 因此流传甚广 , 造成温燥伤阴 , 阴虚阳亢的弊端 , 触目皆是 , 促使丹溪奋笔疾书 , 写下了《局方发挥》这部名著 , 对《和剂局方》的缺点进行了深刻批判 , 旨在进一步阐述“阳有余阴不足”论 , 为其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则铺路;三是地区方域对丹溪学说的影响 。 丹溪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带 , 地处卑湿 , 气候温热 , 因此湿热致病甚多 。 朱氏“六气之中 , 湿热为患 , 十之八九”的观点以及治病重视祛除湿热 , 不能不说是与他的生活地域有很大关系;四是金元时期医学界百家争鸣 , 学派纷呈对丹溪学说的影响 。 朱丹溪较刘河间“寒凉学派”、张子和“攻下学派”和李东垣“补土学派”晚出 , 有条件吸取三家之长 。 在继承前贤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基础上 , 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 从而提出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 形成了独特的“养阴学派” , 与上述三个学派齐名 , 被后世誉称为“金元四大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