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天价荔枝 最贵荔枝一个多少钱


带你了解天价荔枝 最贵荔枝一个多少钱

文章插图
2002年 , 在广州的一次水果拍卖会上 , 一颗荔枝拍出了55万元的天价 , 创造了最贵水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
近日 , 北京skp商场中出售的一款荔枝 , 标价高达1049元一斤 , 且上架两天就已卖空 。
据悉 , 这两款荔枝都是挂绿荔枝——因果子成熟时红紫相间 , 有一条绿线直贯到底 , 得名“挂绿” 。
挂绿荔枝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能卖那么贵?
“天价荔枝”引热议
盛夏七月 , 蝉鸣荔熟 , 又到了一年荔枝丰收的时节 。
近日 , 有网友称在北京skp商场内的华联超市里 , 购买了一盒名为“增城挂绿”的荔枝 , 付款时才发现这一小盒荔枝居然要969.28元 。待仔细一看 , 该品种荔枝每斤单价居然高达1049元 。
无独有偶 , 7月13日 , 有网友发现来自上海的水果微商上架了一款名为“挂绿”的荔枝 , 包装盒十分精美 , 盒内只有两颗荔枝 , 标价198元 , 每颗卖到近百元 。“天价荔枝”随即引发网友热议 。
事实上 , 早在商超售卖之前 , 挂绿荔枝就是荔枝界的“顶流大咖” 。在2001年的拍卖中 , 最贵一颗挂绿荔枝拍卖价高达5.5万元 , 后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水果 。2002年 , 一颗挂绿果实拍卖价格又创下了55.5万元的“天价” 。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挂绿荔枝之所以名贵 , 既有历史原因 , 也有“物以稀为贵”的因素 。
据悉 , 挂绿荔枝主产于广东增城 , 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 。果实成熟时红紫相间 , 果身中间有一道绿痕 , “挂绿”也是因此得名 。
相传明朝尚书湛若水从福建著名的荔枝之乡枫亭怀抱荔枝核回到广东 , 培育出广东荔枝名种“尚书怀” , 其后代培育出挂绿 。由于挂绿荔枝肉质爽脆 , 清甜微香 , 且较耐贮藏 , 因此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曾夸赞挂绿:“爽脆如梨 , 浆液不见 , 去壳怀之 , 三日不变 。”
然而 , 如此名贵的挂绿荔枝曾一度濒临灭绝 。有文献记载 , 清朝嘉庆年间 , 因官吏对荔枝课以重税 , 百姓不堪负重 , 因而砍光挂绿荔枝树 。至宣统末年 , 只幸存县城西郊西园寺(现荔城挂绿广场)一棵至今 。之后 , 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对这棵树的“复活” , 逐渐培育了第二代、第三代挂绿荔枝 。如今消费者能买到的挂绿荔枝 , 均为这棵老树的子孙代果实 。
即便如此 , 由于挂绿荔枝管理难度很大 , 无法实现大量推广 , 因此依旧非常稀有 。陈厚彬表示 , 挂绿荔枝在广东的种植数量不超过5000棵 , 能够开花结果的不超过50% , 品质比较高的则不超过20% , 因此上市量非常有限 , 也就几千斤而已 。相比之下 , 消费者更加熟悉的妃子笑 , 年种植面积达120万亩 , 年产量可达60万吨 。
今年荔枝为何偏贵
荔枝起源于我国 , 有超过2000年的种植历史 , 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 。
20世纪80年代 , 我国荔枝产业迎来大发展 , 种植面积从1987年的191万亩增长到2019年的812.22万亩 , 是世界第一大荔枝生产国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荔枝种植面积约792.61万亩 , 同比减少2.2% , 产量达281.41万吨 , 同比增长10.21% 。
中国荔枝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等六个省区 。其中 , 广东是最重要的荔枝产区之一 , 栽培面积、产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 有80多个县市种植 , 百余个品种 。
截至2021年 , 广东种植面积达到394.93万亩 , 占中国荔枝种植总面积的49.83%;产量为143.71万吨 , 占中国荔枝总产量的51.07% 。换句话说 , 全国每两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广东 。
当下正值荔枝上市中期 , 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市场发现 , 今年荔枝市场行情普遍上涨 , 价格和去年相比高了不少 。
在北京一家高端超市内 , 一款名为“冰荔”的荔枝 , 售价高达699元/斤 , 另一款“御荔” , 也要499元/斤 。相比之下 , 电商平台上的荔枝售价要亲民得多 。1.5kg装的无核荔枝售价238元 , 4斤装的广东桂味荔枝价格139元 。
最便宜的当属普通商超售卖的荔枝 。在北京一家盒马鲜生内 , 产自广东的仙进奉荔枝标价39.9元/450g , 另一款广东鸡嘴荔枝价格相对便宜 , 但也需19.9元/斤 。工作人员反映 , 今年荔枝进货价比去年平均贵了3-5元 。“鸡嘴荔枝去年便宜的时候才几块钱一斤 , 所以我们也不敢进太多货 , 怕价格高了没多少人买 。”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科技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称 , 今年荔枝价格较往年偏贵 , 与“大小年”分不开 。
事实上 , 大多数水果都会有“大小年”的生理现象 , 即一年结果多 , 一年结果少 。结果多的那一年叫大年 , 结果少的那一年叫小年 。在很多果树上 , 通过品种的选育和更新 , 大小年现象已经不是太明显了 。但在荔枝上 , 大小年对荔枝产量的影响至少在30%以上 , 因此荔枝有着非常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
陈厚彬表示 , 今年3月初 ,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预计荔枝全年产量为253万吨左右 。但果实发育期的灾害条件很多 , 连续遭遇暴雨、台风、高温等天气 , 因此产量有所下滑 , 预计最终在230万吨至240万吨之间 。“今年不算是传统意义的‘小年’ , 更像是一个‘不大不小年’ 。”
荔枝产业该如何发展
抛开产量减少 , 荔枝变贵 , 还跟物流、包装成本有关 。
林国发表示 , 荔枝虽然在国内总体上供不应求 , 但是非常不易储存 , 在常温下1天就开始褐变 , 必须要冷藏 。因此 , 在荔枝的销售环节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 这也会导致荔枝价格比其他水果更贵一些 。
林国发同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 , 以市面某款在售的5斤238元的桂味荔枝为例 , 其中空运的快递成本为47-48元 , 包装成本为8-9元 , 人工成本为2-3元 。算上28元/斤的荔枝采购成本 , 最终实际成本可能高达220元 , 利润不到20块钱 。
如果以陆运冷链的方式 , 成本能降低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 但品质又难以保证 。“这也导致目前北方市场上见到最多的基本还是妃子笑等耐运输品种 , 而像桂味、糯米糍这些特色优质品种的主要消费半径 , 仍局限在荔枝产区 。”
除了受制于物流、包装成本 , 我国荔枝产业还面临上市期过度集中的问题 。
据陈厚彬介绍 , 我国荔枝以往主要集中在每年6-7月上市 。经过多年的努力 , 果期问题有所改善 , 如今最早可以提前至3月上市 , 最晚可以延至9月上市 。“但6月份仍然最为集中 。”以2020年4-8月荔枝上市量来看 , 4月5.58万吨 , 5月53.65万吨 , 6月111.04万吨 , 7月10.95万吨 , 8月0.24万吨 。“所以6月的销售压力是非常大的 。”
为了确保荔枝不烂在树头 , 除了完善冷链物流 , 就需要加工业来调节 。在陈厚彬看来 , 加工在整个荔枝产业链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 是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更容易向全国铺货的方式之一 。
今年5月 , 位于茂名的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产业园已正式投产 。根据王老吉方面介绍 , 作为拥有国内最大的荔枝榨汁生产线的产业园 , 该基地以荔枝原浆及荔枝灌装饮料生产加工为主 , 生产基地年规划产能900万箱 。
不过王老吉方面表示 , 荔枝深加工的产品相对其他水果还是比较少 。数据显示 , 广东荔枝产业97%以鲜果销售为主 , 深加工比例仅为3% , 面临产品附加值低和市场较为单一等问题 。
对此 , 陈厚彬指出 , 因为荔枝产量受自然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 产量的不稳常会造成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 , 市场风险较大 , 不利于企业投放技术设备 。
【带你了解天价荔枝 最贵荔枝一个多少钱】未来 , 荔枝产业该如何发展?在陈厚彬看来 , 荔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做好品种结构调整;通过大数据和机械化手段 , 提高单产;继续攻克“大小年”现象的生物学机制和技术问题;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