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文章插图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喝茶健身成为了很多人现在普遍追求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紫砂壶无疑在茶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载体,紫砂壶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 。紫砂壶作为茶具中的精品,自然令很多喜欢品茶的朋友爱不释手,可是在把玩的过程中,又难免会遇到各种“令人费解”的难题!
朱泥类壶存在的吸水问题
朱泥类的壶本身密度高,因此最适合泡轻发酵的铁观音等高香茶,逼香快,扬香高 。朱泥壶内的水不易收干,并不表明泥料有问题,而是它泥性所致 。紫泥、绿泥一类的泥料所制的壶,相对密度低,残水收干快 。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文章插图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朱泥壶惊裂的问题
朱泥壶是许多玩壶人士钟爱的紫砂壶品种,特别是喝铁观音、普洱茶的朋友都比较喜欢小品的朱泥壶 。朱泥壶颜色红润可爱,经泡养过的朱泥壶更是娇艳玉润,煞是好看,朱泥又产量少,烧制收缩比例大,成型率低等特点,一般没有做过朱泥的陶艺师都很难掌握其泥性的特质,做出完好的成品壶,这种种都加大了朱泥壶的稀缺性 。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文章插图
使用朱泥壶的过程中,要比较注意其在温度过激的情况下容量产生惊裂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因为朱泥的致密度比其他泥料要高,气孔透气性低,在温差发生急变收缩时没有气孔余地来缓冲瞬间的变化所致 。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我们最好是先用开水淋壶身表面,然后再冲入同温度的热水,也是所谓的温杯,让壶身先预热,减少温差的突然变化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应更加注重这一环节,就能够避免或极大减少惊裂的发生 。
口盖松紧问题
口盖问题,说来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一些人在买壶的时候,大概是新手,拿到一把壶,左手握住壶身,右手捏住壶钮,就在使劲晃动,测试口盖的松紧程度,我在一旁看得揪心呐,说是不是,不说心里又是提心吊胆的,你到是轻点啊 。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文章插图
口盖严密适度,不哐当即可,太严反而不好用,随便一点茶渣就会把盖子卡住,影响泡茶的时间和效果 。方壶口盖的密合性肯定没有圆壶好;圆壶压盖的密合性,也肯定不如嵌盖的好 。如果仅追求口盖的密合性,选择的范围就只能限制在盎面嵌盖的小圆壶了 。
新壶的口盖一般还没有完全平滑,易“跑水”,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好很多 。
三山不齐的问题
何为“三山齐”?去盖后覆盖于平面,壶口、壶流、壶把上缘齐平而成一直线,谓之“三平” 。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文章插图
流、把与壶口是否“三平”,取决于造型 。如果壶身有颈,一般会三平;如果壶身无颈,流与把则应略高于壶口 。壶身造型决定壶流位置,壶把一般与壶流对应 。
还有一种情况,制壶师傅会考虑到出水问题,有时候由于造型的设定,如果三山齐平,壶出水就会显得无力,而如果调整壶流或壶把位置高低,就可能使得出水爽快,所以“三山齐”并不是绝对 。
出水的问题
玩壶,爱壶,家里的壶不可能只有一把,在泡茶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知觉中进行比对,为什么这把壶出水好,那把壶出水差一点呢?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文章插图
壶的出水流速,主要由流根位置高低形成的水压决定;壶的出水流量,主要由流身最窄处孔径大小影响 。
壶的流根位置太高,壶的流内不平整干净,壶的流壁厚,外观粗而内径细,壶的出水网孔被部分堵住形成虚张,壶的钮上进气孔太细而形成负压等,均可造成壶的出水不畅 。一把出水给力的壶,泡茶时会很舒爽,可能还会影响泡茶人的心情哦 。
吐黑的问题
紫砂壶用的时间长了点,有时候会碰见这种情况,“吐黑”有的比较均匀,有的呈带状或块状分布,有的集中在局部,壶口、盖沿和壶底较常见 。
那些“令人费解”的紫砂壶难题!

文章插图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因为是双重气孔结构,凡是紫砂壶,泡茶时间越长,壶体颜色就会变得越深,一般都可能会出现“吐黑”状况 。只是因为壶色深浅不同、吐黑的位置不同、茶叶品质不同、养壶经验不同,吐黑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别 。
不同的茶叶也会使茶壶吐黑的效果不一 。茶汤颜色浅,吐黑就轻;茶汤颜色深,吐黑就重 。段泥壶吐黑明显,而紫泥类的即使吐黑也不易察觉 。
“吐黑”对身体无害,它反而证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壶 。
喜爱紫砂,喜欢追求不一样的生活 。

    推荐阅读